母豬產前的管理漏洞
一、產前不檢查母豬乳房
母乳是哺乳仔豬唯一的營養來源,而且豬乳房又不同于其它動物,一頭仔豬都只吃一個乳頭的乳汁,有固定乳頭的習慣,一旦固定終身不變。乳房是否正常將決定一頭仔豬能否成活或正常發育。生產中常見到母豬乳房出現發炎腫脹或萎縮現象,從而導致母乳分泌不足,仔豬因營養不良而發育受阻,易患病,死亡率增高。而如果能在母豬上床時就注重乳房,進行檢查,對不理想的乳房采取相應措施,會提高哺乳期間泌乳量,提高仔豬成活率。同時,提前檢查有效乳頭數量,還會對生后寄養工作提供依據,更有利于初生仔豬成活。
二、產房溫度過高
人們已經認識到溫度對仔豬成活的重要性,但常常出現產房溫度過高的現象,反而不利于仔豬生長發育,原因是產房溫度過高會降低母豬采食量,泌乳量少,仔豬營養供應不足。外界溫度高時仔豬常跑到外邊不?;乇叵?,壓死比例加大,而且如果溫度不穩定,仔豬在外邊睡著后如果舍溫降低,還會導致仔豬受冷出現感冒或腹瀉,所以給產房過高溫度既浪費能源,又不利于仔豬生產。一般情況下,產房溫度在18℃~22℃比較合理,高于24℃就會出現母豬采食量減少現象,所以如果仔豬有保溫箱及供熱設備的話,不能過高提高舍內溫度。
三、母豬料營養不足
據一些學者研究,母豬要滿足仔豬最大限度的生長,每天需要采食飼料8公斤以上,而我們現在母豬的采食量遠達不到8公斤,要想增加母豬營養,提高營養濃度是一個唯一的途徑。提高能量濃度的方法為添加動植物油脂,而提高幾種限制性氨基酸的量,可以通過添加單項氨基酸來解決?,F在許多豬場在選用飼料時,并沒能從能量蛋白的平衡方面或是能量與氨基酸比例及氨基酸之間的平衡上動腦筋,而是一味地增加粗蛋白的含量,其結果并沒能提高母乳的效果,卻由于蛋白含量過高增加了體內代謝負擔。
四、缺乏必要的母豬護理和保健
母豬產后,身體極度虛弱,抗病能力降低,消化能力減弱,既容易受病原感染而患病,也容易出現便泌、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母豬產后護理和保健是相當重要的。在產后保健方面,先后有注射青霉素,長效土霉素,先鋒霉素等制劑,也有推薦在料中加藥預防的方式,使用藥物如支原凈、氟甲酚霉素等,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但上述方法在有些豬場仍未使用,或因價高,或因注射次數多,或因看不到明顯效果而放棄,這樣不利于母豬的健康,也不利于仔豬的發育。
在母豬護理上,以下幾種方法值得參考:
?。?)人工助產后進行藥物子宮沖洗。
?。?)母豬產后給飲補液鹽水,以增強體力,促進排便。
?。?)飼喂口感好,且有輕瀉作用的飼料。